后疫情时代餐饮人的求生之路

发布人:鼎顺科技 发布日期:2020-03-27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餐饮行业受到了重创,经历了长达2个月的“断粮”,四月餐饮人迎来了“生死大考”。即使全国各地都在倡导全面复工复产,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但有实力的自救稍有起色,抗压风险低的还没来得及迎接春天,就在寒冬中倒下了。

01疫情暴击,餐厅纷纷关店转让

据红餐网介绍,早在2月中下旬,豪虾传卤煮龙虾创始人蒋毅就连续两天朋友圈发出了两则关于各地餐厅转让的消息。3月中旬,有媒体走访发现,北京万达金街A区的主街道,一条街50多家餐饮店,有17家餐厅贴出了转让通知,还有10余家餐饮店还在关门歇业中。就连曾经要排队1-2小时的网红烧烤店,也没能熬过这次疫情。在成都城西的一个知名商圈,那里的餐饮店铺也在成片转让,其中不乏一些全国知名的品牌连锁店。曾经繁华的深圳福田车公庙(地铁站)地下商场,如今也是门可罗雀、冷冷清清,随处可见的是门店转让信息。

在集人流量和地理位置优势于一身的广州天河区市长大厦附近,家乐缘、杨国福等连锁快餐店的门口都贴出了转让通知。疫情前,这些快餐店曾是附近写字楼上班族和白领们的午餐、晚餐食堂,而且这两家餐厅所处的地段和地理位置都相当不错,然而,如今周边上班族和白领们都已全部复工,它们却撑不下去了。真是应了那句话,“最心痛的是,消费者还在,店却没有了。”

一位资深餐饮人直言,“疫情袭击,谁也不能好过。像转让、倒闭这样的情况在未来一两个月会更明显。”

02及时止损,活着才能东山再起

随着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疫情的影响将持续,餐饮业要恢复到以往的繁荣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之时,各位餐饮人都会选择及时止损。转让,成了当下他们的无奈之举。然而,转让却难觅“接盘侠”,主要原因在于现在转让的门店太多,供大于求,而且现在有余粮的餐饮人并不多,对于大部分餐企而言,相比于抄底拿店,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餐厅死亡,意味着资产归零,一地鸡毛。

因此,在综合评估自己的资金和能力之后,与其忍痛转让或者等死,不如想办法撑下去。毕竟,在越是黑暗的时刻,就意味着光明就在眼前,撑下去就能见到曙光。但是对于一些本身选址不佳或者是经营不善的餐厅,更应该果断放弃。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疫情结束,再重新出发,去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比等死好。

03奋起求生,全新征程如何起航

疫情之下,“非接触”的需求愈发强烈。受灾严重的餐饮业,因更智能和更安全的外卖,纷纷上线“无接触式送餐”的外卖业务自救,对于高昂的成本压力,扣除外卖平台的佣金,外卖收入于己亦是杯水车薪。

对于居家隔离的消费者来说,能提供高便利性的社区餐饮解决日常生活成为刚需。餐饮的社区化又为众多餐饮人提供了求生的机会。其优势如下:1、刚性消费需求:社区是所有人绕不开的生活空间,本身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2.人口结构机会: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和二胎政策的放开,社区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3.便利性消费需求:社区餐饮更贴近消费者,能满足消费者的便利性需求,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4.消费群体稳定:社区的消费者相对稳定,消费能力、频次、偏好更容易掌握,也更适合做会员营销。5.成本较低:购物中心、商业街等传统餐饮聚集地竞争过于激烈,成本过高。而社区和物业拥有大量的商铺和潜在的劳动力资源,市场竞争并不充分。6.缺少餐饮品牌:目前的社区餐饮品牌化、连锁化、标准化、规模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7.消费场景丰富:社区餐饮拥有全时段的消费场景,特别是早餐和夜宵更具优势。8.商业模式空间大:社区餐饮具有更多商业模式的想象空间,如餐饮零售、社区食堂、无人货柜等,特别是针对老人和儿童的就餐定制化服务。未来社区将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量市场。

同时,此次疫情还验证出小门店的抗风险能力比大店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正餐向快餐化、品类化转型。快餐店、小吃店也是当下餐饮人自救的一种选择。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基建”兴起带来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智慧餐饮在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打菜神器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以“智慧分餐系统”为核心的创新餐饮模式。在后疫情时代,能有效帮助面临困境的餐饮人坚强地活下去。倡导“自由、健康、经济”的餐饮理念,致力于解决消费者在有限预算下吃得好及在大数据引领下吃得健康的问题,特殊时期,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进行取餐,避免聚集性用餐,实现就餐自由。同时,助力餐厅盘活闲置资产,增加固定客流,增加餐厅收入,使餐厅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