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餐饮业绩或腰斩 营收损失预估超5000亿元

发布人:西安鼎顺 发布日期:2020-03-05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下称“新型肺炎”)疫情迅速在全国蔓延。为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抑制疫情扩散,居民外出频率大幅降低,聚集性活动与消费锐减,餐饮、旅游、影视等行业遭受较大打击。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餐饮业已成当前我国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其在本次疫情中所受影响也备受国人关注。目前我国餐饮业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如何?抗风险能力怎样……本报告将试图解答上述问题。

一、餐饮行业概况:超9成为个体户,抗风险能力低

1. 注册企业数年复合增长36%

4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餐饮行业注册企业数量合计1107.48万家。其中,2019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量达270.54万家,同比增长27.06%。

整体而言,随着近年中国GDP的稳步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国内餐饮行业注册企业数量自2015年开始大幅稳步上涨。2015年,餐饮行业注册企业有325.99万家,至2019年年底已达1107.48万家,4年间,注册企业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5.76%。

不过,当前国内登陆资本市场的餐饮企业占比较低。截至2020年2月11日,餐饮业H股上市公司有13家,分别是海底捞(06862.HK)、大家乐集团(00341.HK)、呷哺呷哺(00520.HK)、稻香控股(00573.HK)、唐宫中国(01181.HK)、富临集团控股(01443.HK)、利亚零售(00831.HK)、味千中国(00538.HK)、克莉丝汀(01210.HK)、鼎亿集团投资(00508.HK)、翠华控股(01314.HK)、鲜驰达控股(01175.HK)、叙福楼集团(01978.HK)。

A股上市公司有3家,分别是西安饮食(000721.SZ)、全聚德(002186.SZ)、ST云网(002306.SZ)。

2. 山东营收规模居榜首

从地域看,广东省的餐饮企业数量远超其他省份,达110.89万家。山东省、贵州省、河南省、江苏省紧随其后,在营企业数量依次为87.36万家、79.52万家、66.15万家、64.93万家。广东省餐饮企业位居全国第一,这主要与该地区流动人口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工作节奏快导致快餐需求增长、融合菜创新促进餐饮业发展等因素有关。

山东省虽在企业数量上不及广东,但在营业收入规模上却位列榜首。中国烹饪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餐饮零售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山东首次超越广东,成为中国餐饮的“第一大省”。

4

 3. 个体户占96%

天眼查数据显示,从组织形式看,96.15%的企业为个体工商户,数量达1069.01万家。这也与餐饮企业的注册资本、参保人数相呼应。数据显示,剔除未公布注册资本、参保人数的企业,目前国内共有553.35万家餐饮企业注册资本低于100万元,占整体数量的96.59%;参保人数低于50人的企业有30.2万家,占整体数量的98.31%。

个体户往往经营规模小、利润低、现金流不充足,较易受外部环境冲击,由此也可看出,我国餐饮业整体抗风险能力较低。

剩下的47.83万家非个体工商户中,有限责任公司占比约63.4%,达30.32万家;个人独资企业占比约19%,有9.09万家。上述两类企业合计占非个体企业数量的82.4%。

4

按成立年限看,78.56%的企业成立年限在5年以下。其中,1年以内、1—5年的企业分别为266.43万家、610.97万家。企业成立10年或以上的约有72.72万家,占整体行业的6.5%。

4

 二、疫情影响:营收损失或超5000亿,新业务应运而生

1. 业绩或腰斩,营收损失预估超5000亿元

为避免新型肺炎病毒的广泛传播,中国疾控中心呼吁广大群众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包括避免去疫情多发地区、减少亲友聚餐、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等。此外,多地政府下发指令,要求暂停春节元宵期间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禁止影院营业,停止餐饮服务场所举办聚餐或宴会活动等。

受疫情影响,许多市民减少外出用餐,甚至退订了餐馆年夜饭。据不完全统计,大量门店在春节期间均处于暂停营业的状态,包括不少大型连锁品牌,如海底捞(06862.HK)、西贝筱面村、九毛九(09922.HK)、太二、味千拉面(00538.HK)、胖哥俩等。

餐饮业销售业绩随即遭遇较大打击。据商务部,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019年2月4-10日),全国餐饮行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假设今年业绩腰斩,则仅仅春节7天国内餐饮业的损失将超5000亿元。

以史为鉴,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餐饮业的业绩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中国烹饪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上半年,受二季度非典疫情冲击,我国餐饮业营业额增速为6.4%,较2002年同期减少了10.1个百分点。

针对北京、上海、天津等10座餐饮业较发达的城市,该协会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五一”期间,北京包房消费减少93%,营业额下降78%;上海“五一”期间下降68%左右;天津抽样调查显示,4月20日至5月7日,大型餐馆营业额平均下降79%。

不过,疫情稳定后,餐饮业回暖速度明显。据中国烹饪协会报告,2003年下半年,餐饮业迅速恢复人气,到10月份,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达到16%以上,恢复至年初水平。

时代商学院认为,非典时期,国内餐饮业能迅速回归正常增速,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彼时,为减轻企业负担,恢复行业元气,国务院、财政部等相继出台扶持政策,包括对饮食业、旅店业减征、免征或缓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水、电收费标准等。

2. 转型外卖与社区“菜篮子”

对餐饮行业而言,每年的春节都是销售旺季。许多餐饮企业全年的销售业绩,均靠节日销售拉动。

按照以往经验,为最大程度满足宴席需求,今年春节前夕,众多餐馆都进行了大量食材的采购。不过,新型肺炎疫情扩散,令今年春节的餐馆显得分外冷清。

一方面,由于客流大幅减少,餐馆上座率远不及平时,营业额急速下滑;另一方面,店铺租金、食材存货、人工及水电等各种费用,无不令餐饮企业“压力山大”。

为消化库存、增收降本,开始有餐馆向周边社区居民售卖店内新鲜食材,并提供免费配送服务,转型成为社区便民“菜篮子”。

比如,在本次疫情期间,眉州东坡各店推出了便民超市,供应从外地空运过来的新鲜蔬菜。此外,北京红花大海碗在各分店店面开设公益果蔬摊,各类食材按批发价销售,甚至提供配送至社区服务。

除了提供“菜篮子”配送服务,不少从不提供外卖业务的在营餐馆还上线了成品、生鲜外卖,以加速食材等库存消化,弥补部分亏损,外卖服务也成疫情期间诸多餐馆重要的收入来源。